1、建设历史
工程热物理专业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经历近15年的建设,本学系迅速发展。本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年富力强、有很好的攀登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本学科依托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天津商业大学热力学基础及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科研平台,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先进热力系统热动力学,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为核心,根据国家和天津市发展战略对热物理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以制冷空调领域重大产业需求为背景,凝练并形成了现有的研究方向,为国家对热物理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人才。
2、专业特点
工程热物理专业是研究能量在以热、功以及其他相关的形式转化、传递和利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和燃烧学四个系统分支,其工程应用辐射至能源、机械、材料、动力、化工、建筑、航空航天、电子等诸多领域。
本学科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制冷空调行业的需求为大背景,开展制冷设备的强化换热技术;器件高热流密度的冷却技术;低温或冷冻状态下果蔬及生物制品水分迁移的特性;防火减灾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生物传热等领域的研究。本学科针对制冷装置中的能量传递问题和冷冻冷藏工艺过程中的能质传递积累对生物组织的影响开展了长期研究,在以生物组织为代表的介观体系传热传质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3、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先进热力系统节能优化与装置研究;
热质传递过程及强化传热;
生物组织相界面迁移与热力性能耦合作用机理;
高热流密度器件散热机制及强化换热机理研究;
环境安全中的热物理过程;
燃料电池多物理场耦合传热传质机理。
4、课程及毕业要求
4.1课程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位课为代表学位水平的公共课课程;必修课为体现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选修课为拓宽知识面而开设的专业及相关课程,课程设置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课程设置时注重硕士生课程的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5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跨学科及专科生源的研究生需补修3-5门本专业本科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4.2毕业要求
(1)课程及学分要求
硕士在学期间,完成35学分的课程学习,学位课及必修课无不及格现象,方可申请答辩。
(2)发表论文要求
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者(或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要求第一作者或者导师是第一作者学生是第二作者),方可申请学位。
(3)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按《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执行。
5、师资、成果及培养条件
5.1师资
本学科方向已经形成了一支科研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11名研究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3名,天津市“131”第二层次人选2人,第三层次人选1人。
5.2成果
近3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各类横向项目15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专利授权51项。
5.3培养条件
学科拥有专用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共2257台/套,总价值7982/1万元。其中近三年新增实验用房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880台套,价值2600万元,部分仪器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建有低温焓差室、冷风机性能测试平台、压缩机性能检测系统已成为国内高校相关专业较先进的实验室。现有图书资料20万余册,建有商务部制冷文献中心,为教学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